使用AI开发一个应用最好的时间是现在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使用 AI 开发一个应用最好的时间是现在。
这几天在 Cursor Meetup 杭州站上有一个 14 岁的 CEO 讲他是如何用 AI 独立开发应用的,让我不禁感慨:后浪不是在赶来,而是已经跑在前面了。
现在上手开发一个应用比起当年成本要低很多,最早我做 Android 开发时,光是配置环境就可能花上一整天。随便一个错误都可能让人深陷 Stack Overflow ,翻十几页帖子只为解决一个运行错误。
而今天,如果你想使用 AI 开发一个应用,流程已经轻得多、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升了很多。甚至通过 Vibe Coding 只需把你的需求描述清楚,你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在产品形态、交互方式和价值实现上。
程序员在 AI 时代的天然优势 #
当下是程序员最好的时代,虽然 AI 的普及正在降低门槛,但程序员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,甚至可以说,AI 正是程序员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助推器。
AI 天然擅长写代码这种强逻辑的工作。基于程序员在互联网行业的积累,程序员能迅速将创意落地为可运行的应用。当非技术人还在为各自技术名词发愁时,你已经可以判断用什么技术栈、用什么模型、用什么云服务。因此可以帮你快速构建MVP。甚至最近有一种说法:
landing page 来做想法验证已经过时了,更野的验证 idea 的方式:
- 做个高保真的 app 原型:不用后端不用服务器。
- 做成 3-4 张吸睛的宣传大图发社交媒体,标题要直戳目标用户痛点。
- 看评论区。如果有人在问“这是什么 App?”或“求链接”,恭喜你,挖到金矿了!
如果说程序员在 AI 浪潮中拥有先发优势,那么前端工程师更是处在“落地AI能力”的第一线。一个产品最终要以可交互的形式与用户见面,无论是Web应用还是小程序,这正是前端工程师最熟悉的。
给程序员的建议: #
- 尽快建立 AI 信仰
- 创建个人 Prompt 与 AI 知识库
- 开始构建原型
- 发布你的作品
非程序员的优势 #
AI的 崛起并不是程序员的专属红利。很多优秀的AI应用,背后都是由非技术背景的人推动的。他们懂用户、懂场景、懂需求——而这正是AI真正落地时最稀缺的要素。很多程序员陷入“我能做什么”的思维,而非程序员则天然关注“用户想要什么”。无论是:
- 教育从业者设计个性化学习工具,
- 律师构建AI合规助手,
- 内容创作者打造AI写作搭档,
- 营销人员做自动生成素材的系统,
这些应用场景的源动力,都不是技术,而是对行业的深度理解。
给非程序员的建议: #
- 先用AI做你自己的工作:当你用AI提升自己时,最容易发现“别人也有同样的需求”,这就是应用机会。
- 尝试Prompt设计和对话体验优化:语言是你最大的武器,练习如何让AI更“听话”、更“聪明”。
- 从擅长的领域切入:你不需要什么都懂,找到懂技术的伙伴即可。
- 大胆原型,快速验证,不要自我设限:一个Figma原型、一个前端页面就可以启动一场创业。
AI 时代更要做自媒体与自我营销 #
在 AI 时代注意力和信任才是最稀缺的资产。你可以用 AI 迅速做出一个应用、工具、甚至完整的产品,但如果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,它注定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产品浪潮中。自媒体是你与世界对话的最低成本方式,不管你是开发者、产品人、设计师还是创业者,持续输出:开发心得、使用案例、产品Demo 视频都会极大地提升你的个人品牌影响力。这不仅能为你的项目带来早期用户,还能吸引资源、合作甚至投资。
**你不需要“成功再分享”,你分享的过程本身就是产品。**今天的用户更喜欢“看一个人怎么从0走到1”,而不是被动看一个冷启动完的产品发布。你可以边做边讲、边讲边试,用内容驱动产品成长:记录一个功能从想法到上线的流程,这不仅帮你积累受众,还能让你获得真实反馈,从而更快迭代。
起步的最好时间是“现在” #
每一次技术浪潮都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,但机会窗口并不会永久敞开。“最好的种树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”AI 正在重新定义软件开发、商业模式乃至人类的工作方式。那些愿意动手、敢于尝试的人,才有可能走在前列。你不需要等到“模型更完美”“工具更易用”才开始。事实是:**现在已经足够好,等待只会错过红利。**你的应用,也该起航了。